据相关临床数据统计,多系统萎缩作为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全球患病率约为每10万人中2-5人,且发病年龄多集中在50-60岁之间,男女患病比例大致相当。由于其早期症状与帕金森病等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相似,极易出现误诊或漏诊,导致许多患者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病情逐渐进展,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多系统萎缩:一种累及多系统的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
昆明康瑞医院的陈鸿耀医生介绍,多系统萎缩是一组原因不明的、累及锥体外系、锥体系、小脑和自主神经系统等多部位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这种疾病的特点是进行性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多个身体系统会逐渐受到损害,出现一系列复杂的症状。
患者可能会先出现运动障碍,比如动作迟缓、肌肉僵硬、震颤等,这些症状与帕金森病颇为相似,因此常被误认为是帕金森病。但随着病情进展,患者还会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像体位性低血压(站起来时血压突然下降,导致头晕、眼前发黑甚至晕厥)、排尿障碍(尿频、尿急、尿失禁或排尿困难)、性功能障碍等。此外,小脑受损还会导致共济失调,表现为行走不稳、动作不协调、说话含糊不清、吞咽困难等。这些多系统症状的同时出现或先后出现,是多系统萎缩区别于其他单一系统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特征。
多系统萎缩的致病原因:尚未明确,但有这些潜在因素
陈鸿耀医生表示,目前多系统萎缩的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医学界发现了一些可能与该病相关的潜在因素。
从病理角度来看,多系统萎缩患者的脑内会出现一种特殊的蛋白质聚集,即α-突触核蛋白的异常聚集,形成路易小体样结构,这种异常聚集可能会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导致神经细胞的变性、死亡,进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
遗传因素在多系统萎缩的发病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虽然大多数多系统萎缩患者为散发病例,但有研究发现,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一些特定的基因突变可能会增加患病的风险。不过,目前尚未发现明确的致病基因,遗传因素在该病发病中的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环境因素也可能与多系统萎缩的发生有关。有研究表明,长期接触某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溶剂等,可能会增加患病的几率。此外,病毒感染、慢性炎症等因素也可能通过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参与多系统萎缩的发病过程。但这些环境因素与该病的具体关联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
昆明康瑞医院:针对性治疗,为患者带来希望
昆明康瑞医院在多系统萎缩的治疗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医院拥有一支以陈鸿耀医生为核心的专业医疗团队,团队成员对多系统萎缩的诊断和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诊断方面,医院配备了先进的影像学检查设备(如头颅磁共振成像等)和神经电生理检查设备,结合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能够提高多系统萎缩的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在治疗上,医院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等。药物治疗方面,根据患者的症状,合理使用改善运动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药物,以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康复治疗则针对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和共济失调等症状,制定科学的康复训练计划,帮助患者维持运动能力,延缓病情进展。
同时,医院注重患者的全程管理,为患者提供从诊断、治疗到康复的一站式服务,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疏导,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温暖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