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 ET),又称为原发性震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很多人对特发性震颤的认识仅停留在肢体抖动上,却不知道它背后隐藏着诸多危害。今天,昆明康瑞医院神经外科专家陈鸿耀将带我们深入了解特发性震颤的多面性。
一、特发性震颤的常见表现
特发性震颤的主要症状是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频率通常在4~12 Hz之间。震颤多累及双侧上肢和手,也可能波及头部、下颌、声音、下肢、面部和舌等部位。震颤在情绪紧张、注意力集中、疲劳或饥饿时会加重,甚至在静止状态下也可能出现。这种震颤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如持物、写字、倒水等,还可能对社交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
二、特发性震颤的危害
(一)运动功能障碍
特发性震颤的震颤症状会随着病程的延长逐渐加重,甚至可能导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功能障碍。例如,患者可能会因为手部震颤而无法正常使用餐具进食,或者因为头部震颤而难以进行正常的交流。在严重的情况下,震颤还可能累及步态和共济失调,进一步影响患者的行动能力。
(二)认知功能障碍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特发性震颤患者可能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执行功能、注意力和记忆受损。Gasparini等研究发现,特发性震颤患者的额叶功能减退,执行能力较正常人显著下降。此外,还有研究表明,震颤症状越严重的患者,认知功能越差。这种认知功能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增加患者发生痴呆的风险。
(三)情绪障碍
特发性震颤患者的情绪障碍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研究发现,约30%的患者存在继发性社会焦虑,且焦虑程度与社会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此外,抑郁症状在特发性震颤患者中也较为常见,发生率高达53.2%。这些情绪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还可能进一步加重震颤症状,形成恶性循环。
(四)睡眠障碍
特发性震颤患者还可能出现睡眠障碍,如夜间睡眠质量下降。虽然目前的研究尚未明确特发性震颤与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BD)之间的关系,但睡眠障碍无疑会影响患者的休息和恢复,进一步降低生活质量。
三、陈鸿耀医生的治疗建议
陈鸿耀医生是我国脑立体定向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从事功能神经外科领域40多年,擅长运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等先进技术治疗帕金森病、原发性震颤等肌张力障碍性疾病。对于特发性震颤的治疗,陈医生建议:
1.药物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先尝试药物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和抗癫痫药物等。这些药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震颤症状,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陈鸿耀医生熟练运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通过在大脑特定部位植入电极,调节异常的神经活动,从而有效控制震颤症状。这种手术方法具有微创、可逆和可调节等优点,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3.心理干预:鉴于特发性震颤患者可能出现的情绪障碍,心理干预也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生活质量。
特发性震颤并非仅仅是肢体抖动,它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运动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情绪障碍和睡眠障碍等问题。这些危害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关注特发性震颤的表面症状,而应全面了解其潜在危害,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治疗和管理。陈鸿耀医生凭借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医术,为特发性震颤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案,帮助他们重获健康,回归正常生活。
下一篇:没有了